姓名:李同学   工作年限:9年   管理年限:4年   背景:良好   工作行业:制造业


一:前言

        报考MBA的想法在我心中已经酝酿许久,但由于工作繁忙和人生中各种大事需要一一完成,想法一直没有得到执行。一直到年底,我下定决心,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充分备考,参加第二年底的研究生统考,目标进入自己唯一的理想院校:复旦大学。

       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“器”。对于已毕业十年的我,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目标,需要寻找一条高效的路径。我首先再次理解了一遍复旦MBA录取的游戏规则,其中面试的结果至关重要,如果可以获得C线成绩,对于年末文化课考试的要求,将大大降低。同时,对比一个人单独备考,如果能参与在一个团队集体中,互相督促、互相鼓励、互相帮助,即可以提高备考的效果,降低半途而废的可能,又能让自己重温一遍久违的“求学备考”经历,也是提前适应日后MBA的学习节奏。

       完成以上的考虑和调研后,我报名参加复旦求是的学习课程,共报名了面试辅导班(第二批)和笔试系统班+模串班。其中,整个面试的准备周期在2个月左右,跟随复旦求是的备考节奏,以及自身充分的准备,最终我在7月的第二批面试中,获得了C2的成绩。在此也有幸分享一下个人的经验和心得。


二:网申

       如我在引言中提到的,对于每一个希望报读MBA的同学来说,我认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——立定决心。此决心有多大,意味着后续的动力会有多足,持续多久。当然,决心不是盲目的,因为整个MBA的备考是个长期的过程,而日后整个MBA的课程学习,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,精力和心血。我建议在考虑备考MBA时,不仅要看眼前备考的1年时间,更要考虑整个MBA课程时间,并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:

1、我自己的工作状况如何?职业前景和行业前景是怎么样的?

2、我为什么报考MBA?为什么报考复旦MBA?

3、我是否能有具体的办法或计划,平衡日后的工作和学习?

4、如果没有被录取,我会如何处理?

       当以上的问题,都得到清晰而客观的解答,而且心底的答案都为赞成票,我相信这时的决心已经充分了。其实,这些问题也会贯彻整个MBA的面试和备考,一开始就想清楚这些问题,对后续的备考会是事半功倍。

       下一步,需要针对整个备考阶段,特别是面试准备,制订一份复习计划。首先了解关键节点,比如申请面试批次的材料递交截止时间,面试时间和成绩公布时间。根据这些节点,确定自己的材料准备时间,材料递交时间,面试准备时间等,全程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推进,以终为始。另一方面,在报名复旦求是课程后,求是老师会第一时间公布课程表,根据每周的课程时间,安排好自己的个人事务,确保自己的出勤率。此计划,也要充分的和自己的家人进行沟通,毕竟在这个时期,更多的是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,得到他(她)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,至关重要。

        此阶段的一些小贴士,如果时间允许,建议大家申请参加第一批面试。第一批面试一般在5月份进行,申请人数相对较少。如果获得C2成绩,还能获得“early bird”奖学金。最重要的是,5月天气凉爽,不论是上辅导班课程,还是面试当天,都免去了烈日炙烤。当5月底得到面试结果后,即可心无旁骛,全身心投入笔试课程的准备中。


三:关于面试

       复旦大学MBA的网申是三个部分组成:网申材料,个人面试和小组面试。从我的实际体会,材料准备和个人面试,着重展示的都是申请人的工作现状,职业发展历程和未来目标潜质。其中有很多共通内容,需要互相借鉴,以期产生协同效果。这两部分内容可以一起准备,首先通过网申材料的准备,全面梳理个人工作的发展点滴,突出自己过往取得过的成绩以及在管理领域的经验,将个人自身的亮点,特质,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事例。材料的准备,可以在基于实情的基础上,适当的强化自身的亮点,但不要过分美化自己。

       关于网申材料,我的另一个小建议是,两封推荐信和推荐人,请务必找对自己工作、成长有交集,了解自己的,并有一定分量的领导写。物色好适当人选后,正式向推荐人做出邀请,并寻找机会,与推荐人面对面的做一下深度交流,充分阐明自己的报考原因,希望他们给予支持进行推荐,让推荐人更好的了解你的动机,帮助他们完成两封推荐信。我相信,两封有分量的推荐信,会让整份材料加分不少。

       当网申材料得到完整的准备后,我相信对于个人面试中的一些基础性问题,都可以找到妥善的答案,例如:自我介绍,报读MBA的原因,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等。对于每一位求是学员,至少有三次个面模拟,一定要利用好这几次宝贵的模拟机会,充分熟悉个人面试的情景,并好好记录,吸收、消化每一次模拟后老师的点评。并在下一次模拟前,拟定好更新的腹稿。其中,最需要强调的是个人介绍的准备,好的个人介绍,一方面需要突出个人亮点,另一方面也能给随后的问答埋好伏笔。

在最终的正式个面时,面试老师给我的感觉,是更加的随和轻松,偏向于生活化的交流。在回答问题时,务必要表现的诚恳,去“伪”存“真”,切忌过度包装、切忌夸夸其谈、切忌照本宣科。


四:组面准备

       在备考前,对于小组面试,我也是一头雾水。但通过2个月时间的准备,参加了3次模拟组面,及经历了最后的正式考试后,我觉得,组面与其说考察的是对具体案例的分析,倒不如说更关注学员在短时间内,理解案例,整合观点,表达立场的能力,要言之有理,言之有物。并且在自己充分表达的前提下,还要让其他同伴自由表述,展现协作精神。

        组面案例一般侧重在公司营销策略或发展战略的制定。对于这类型案例,一方面要参加复旦求是组织的培训,熟悉管理学知识的概括,并能运用2~3个管理学分析工具,另一方面,要关注最新商业动态,有意识的多阅读一些商业类评论文章,做好平日的积累。

       在具体组面的问题分析和回答关节中,我个人的心得是,对于每一个问题,一般分三步思考:展开,具体,深入。第一步是展开,对于案例的问题,首先提纲挈领的回答:“我有三个观点,分别是……”,观点不需面面俱到,3~4个即可。第二步是具体,每一个观点,不可泛泛而谈,说一些放之皆可的大套话,要扣紧案例内容,具体说出方案内容。第三步是深入,可对其中一个观点,做深入挖掘,或做一些升华。比如公司发展战略类的问题,背后可能与公司架构,股比构成,人员价值观等相关,尝试到更高的层面回答问题,而不仅针对问题本身做回答。

       最后的英文总结,对于英语基础好,平时使用较多的同学,其实也不需要准备什么模板,但可以提前熟悉一些专用的商业词汇,避免考到盲点。对于英语基础一般或稍差的同学,可以适当的准备一些模板,关键还是流利度,发音用词的准确度都是其次。

        其他的一些组面技巧,包括时间控制,回答次序,意外情况的应对等,求是老师都会做多次介绍说明,课程学习时,需要注意了解 。

        最后我想说,复旦的网申和面试关节,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,梳理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过往和现状,也帮我理清了未来的计划。而复旦求是的面试课程,无疑在其中,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,大大提升了我的备考效率。希望我的这份分享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备考,起到一些帮助,也祝大家好运,都能获得理想的成绩,考取理想的学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