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旦MBA第二批面试即将开始之际,求是为了帮助学员们更好的应对之后批次的面试。特意邀请了一位刚参加完第一批复旦在职MBA项目获得面试优秀(两年有效)的学员,为大家分享他的面试成功经验!


分享学员

钱同学

职位:市场总监
工作经验:12年

面试成绩:C2


自我概述

此次有幸被老师邀请分享我的备考经验,实感荣幸,拙笔几句,希望能在前期材料和面试上为各位同学带来一些帮助。


我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,我是国外本科,毕业已有10余年了,目前在一家外资医疗器械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一职。决定报名MBA也并非心血来潮。一方面,作为管理者,随着自己职责的扩大,也日渐感到自己在管理方面不足,希望可以通过MBA的学习,不断提升自己;另一方面,作为我个人,也应当保持年轻的心态,不断挑战自己,报考复旦MBA学习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全新挑战。 


专业彰显卓越

当我下决心要报考复旦MBA时,我也咨询了很多机构、朋友,最终我选择了“复旦求是”。


我选择“求是”是因为相信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”。由于MBA备考是个相对繁琐的过程,因此我始终坚信专业人士的专业服务。初期,我参加了几次“求是”的面试、笔试的试听课后,感受到“求是”对于复旦MBA各个环节的了解,以及在这些过程中,授课老师和咨询老师们所展现的专业素养无一不让我感到印象深刻。因此我果断地选择了“求是”的全程辅导班。


结果也果然如我所料,在“求是”的帮助下,我顺利拿到了复旦MBA的C2。


面试分享

预审材料填写

材料预审是备考复旦MBA的“万里长征第一步”。材料不仅是考核项目之一,也是个人面试的基础。由于材料项目众多,且有论述部分,“求是”老师非常贴心地将需要准备的事项提前为我们做了梳理。同时,对于每个项目该如何正确妥当地填写,“求是”也开设了专门的课程。课程上,陈校长从申请表开始的姓名栏到最后的推荐信,都很耐心地指导大家,并引导大家如何突出自己的优势,又如何避免给自己“挖坑”,留下后患。不仅如此,在填写完成后,“求是”老师们还会1对1审核,确保材料万无一失后,再通知大家系统提交。如此细节,也彰显了“求是”这家老牌机构的严谨和专业。 


个人面试的准备

“求是”的面试非常有针对性和专业性,各位面试老师虽然风格不同,但是都是行业资深人士,可以多维度地帮助我认识自己。
与我进行第一次模拟面试的是和蔼的陈老师,他帮助我梳理了诸如求学经历、所处行业的外部环境等资料细节,作为第一位模拟老师,陈老师让我感受到了自信,也为我接下来的模拟和面试打下了基础
第二次与我模拟的是犀利的朱老师,他对我“三分钟自我介绍”的整体逻辑进行了指导,并重点对工作内容板块进行了复盘,为我的个人面试定下了主基调
第三次模拟,我面对的是强势的蒋老师,她对我材料中的痛点持续性地提问,并深入挖掘每一个答案,虽然这次模拟全程都充满了压力,令我感到紧张不已,但是也正是这种高压状态,让我对个人面试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,同时,蒋老师对我逻辑层次的梳理,也让我受益颇多
第四次的模拟,我面对的是严肃的沈老师。沈老师作为最后一位模拟老师,虽然严肃,但也不乏温暖。他对我回答内容上的深度以及面试时的姿态提出了宝贵意见,最后的鼓励也给予了我莫大的自信。可以说,正是在四位风格迥异老师的指导下,我才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问题,并能更加从容的面对个人面试。 


个人面试经验总结

在个面准备过程中,我也有几点想和大家分享:

首先,我认为在准备过程中,应该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、公司或行业如何发展、职位该如何发展的问题,这三个问题能够很好地让我们体会到何为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。


其次,“求是”提供的问题集,能够帮助我从多维度整理自己的过往经历和工作内容。在上班途中,我会不时地看看问题,思考回答问题的思路和方向。


最后,我建议同学们在每次模拟后,做一个简短的复盘,花些时间去思考老师们的意见,分析老师和自己的底层逻辑有何区别,从而做到举一反三。对于个人面试而言,内容千变万化,但只要能把握住问题的内核和底色,就能“以不变应万变”。


小组面试的准备

首先,小组面试的备考相对之前的面试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。由于我自身工作职责是市场营销,因此我会经常看一些有关市场方面的内容。同学们也可以在茶余饭后看一些商业类公众号、期刊或新闻,来了解一下热门品牌的主营业务、行业地位、优势等。


其次,“求是”的朱老师和张老师讲授的《管理学知识课程》让我感到受益匪浅。课后必须“复盘,复盘,复盘(重要的事情说三遍)!”管理学的理论课程是组面的骨架和基础,在我们掌握一些理论后,不妨试着将自己的公司或熟悉、感兴趣的公司,抑或是热门行业企业案例套用模型,来进行分析练习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叶子,虽然不太有可能遇到同样的案例,但是这种练习,有助于我们看到这一类案例时,让我们脑中形成“条件反射”。


再次,“求是”安排的每次小组面试模拟也应全力以赴,争取做到“形式到位,内容跟上”。在每次模拟后,我会要求自己做到“三个总结”:一、对于老师的点评要好好总结;二、对于其他同学的观点、逻辑思路要好好总结;三、对于个人表现要好好总结。每次的小组面试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,而这“三个总结”能让我们在每次组面模拟都有所感悟,有所提高。


最后,我和同学们也会在线下一起自发进行小组面试模拟。线下模拟相比线上模拟而言,更加贴近实际考试,每个人的形式是否到位也是一目了然。此外,和其他同学一起练习,不仅可以模拟各种突发状况如何应对,还可以听取不同行业同学对于案例的不同见解。


自我感悟

第一次个面和组面时,不知所措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。短短几个月,跟着“求是”的老师们不断学习、与一起追梦的同学共同奋斗的经历,让我逐渐褪去了当初的彷徨和忐忑,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目标与梦想,俨然沉着于胸。


征程万里风正劲,重任千钧再奋蹄。我坚信,依托“求是”精心准备的课程、优秀的老师“天团”,我们一定会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往更高处的道路。期待与诸位一起成功上岸,开启人生新篇章!